光明網、咪咕文化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致/非遺 敬/匠心”大型系列直播活動帶你走進黃山,了解太平猴魁茶手工制作技藝。
【關于太平猴魁的傳說】
相傳很久以前,在黃山太平縣境內有一山谷,這里山巒起伏,坑峪幽深,山谷周圍山上有許多猴子,山民稱山谷為“猴坑”。 猴坑里居住著十幾戶山民,他們春天采野茶,夏秋挖草藥。 由于山上群猴性情頑劣,經常到山地里攀折玉米,糟蹋莊稼, 山民們一年的辛苦卻常常收獲無幾,生活過得十分艱苦。 相傳在黃山上居住著一對白猴,生養(yǎng)了一只小猴,小猴長大貪玩迷路走失,老猴發(fā)急,商定母猴在家,公猴出外尋找。攀援奔走、長途跋涉,走到猴坑地界,因水土不服,加思子悲痛,患下重病、奄奄一息。 清晨,山民們開門發(fā)現(xiàn)老猴躺在山坡上,病勢嚴重,就采草藥救治,再用野茶熬湯喂服。數日后,老猴病勢好轉,轉危為安。為報答山民救命之恩,老猴便在猴坑棲居下來幫助干活。 老猴手段高強,不幾日,就降服了當地群猴,當上了猴王。 在它的帶領下,群猴不再糟蹋莊稼。采茶季節(jié),它們跳上高大的茶樹和懸崖峭壁上,幫助山民們采茶。 猴子采摘的茶葉,制成干茶香高味醇,深得大家喜愛,爭相品嘗,山外茶商慕名前來收購。因此茶產于太平縣猴坑,又為茶中魁首,遂命名為“太平猴魁”。
【太平猴魁茶制作技藝】 “頭泡香高,二泡味濃,三泡四泡幽香猶存”太平猴魁茶雖好喝,但制作起來卻并不簡單。 從采摘到殺青、整形、烘烤,制作1公斤太平猴魁需要8個茶工,花12個小時才能完成。 采摘奉行“四揀八不要”:一揀山(揀高山、陰山、云霧籠罩的茶山)、二揀叢(揀樹勢茂盛的茶叢)、三揀枝(揀粗壯、挺直的嫩枝)、四揀尖(采回的鮮葉要進行“揀 尖 ”); 八不要 :芽葉過大、過小 、瘦弱、彎曲、色淡、紫芽、對夾葉、病蟲葉都不要。 殺青工序需要用直徑70厘米的桶鍋,以木炭為燃料,保持鍋溫在200℃左右,每鍋投葉量75-100克。 翻炒要求“帶得輕、撈得凈、抖得開”歷時2-3分鐘。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、梗葉相連,自然挺直,葉面舒展。 太平猴魁的整形工序主要分為理條和整形。目的是讓太平猴魁更加扁平挺直,勻齊美觀。 猴魁烘干分頭烘、二烘、三烘三道工序。頭烘俗稱“子烘”。 傳統(tǒng)工藝方法全部在烘籠上進行。頭烘過后,攤涼40-60分鐘, 使茶葉冷卻回軟,再上二烘。二烘后將茶葉放在篾盤里攤晾5-6小時,使水分慢慢地重新分布均勻后,再進行三烘。三烘俗稱“打足火”,是最后一次烘干處理。
【傳承人】
方繼凡 太平猴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。自幼學習植茶與制茶,對太平猴魁茶有著深厚的真摯情感。 當初,方繼凡在市場上銷售太平猴魁時,發(fā)現(xiàn)傳統(tǒng)方法制作的太平猴魁雖然內在品質好,但外形不好看,價格賣不高。后來,方繼凡花心思,對太平猴魁的制作工序進行了改進,增加了理條、整形工序。這才讓太平猴魁變得更加美觀。 1992年他創(chuàng)辦黃山區(qū)新明猴村茶場,開始經營太平猴魁茶。 據方繼凡描述 最初,太平猴魁茶可以說是“養(yǎng)在深山人不識”,對許多外地人來說,太平猴魁就像是“樹葉子”根本不認可它是茶葉。痛定思痛,方繼凡決定擴大太平猴魁的品牌影響力。為此不惜花費重金將他人注冊的“猴坑”商標贖買回來,成為“猴坑”牌太平猴魁商標的合法擁有者。 2001年參加“中茶杯”名優(yōu)茶評比,榮獲全國名優(yōu)茶評比一等獎;2002年參加蕪湖國際茶博會并榮獲金獎,在那次茶博會上,方繼凡拿出100公斤優(yōu)質猴魁舉辦萬人免費品茶活動,這種像“樹葉”的茶,一下子就迷住眾多對 太平猴魁茶不甚了解的茶客,太平猴魁一時聲名鵲起... 不得不說,通過多年努力。方繼凡真正地讓太平猴魁這項國家級非遺“活”了起來,也正在一步一步去實現(xiàn)讓太平猴魁“飄香萬里”這個目標。
來源:光明網 作者:聞廣白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|